contact us
联系我们POSTTIME:2023-08-07 作者:佚名 点击量:
简单地说,华人是分3波移民到马来西亚的!最早的一波人是在中国明朝的时候,赶上郑和下西洋,有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马来西亚本地,基本都是单身的男性,之后这些男性就和本地女性结婚,他们的后代就是峇峇(男孩)娘惹(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的后代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峇峇娘惹”的族群,这些族群就是马来西亚最早期“土生土长的华人”!这些在马来西亚本土出生的华人,平时说话都是马来语中掺杂着一些中国的方言;就连一日三餐、穿衣打扮等各种生活习惯中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例如,娘惹的服饰,一眼看去,一派金灿灿的华贵气质,很有中国古代皇宫贵族的特色,尤其是上衣很像中国古代的服装,而下半身设计就具有马来特色。
说完马来西亚第一波移民的华人,接下来再说说第二波移民马来西亚的华人,第二波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1860年,当时的英国政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开发马来半岛的资源,一时半伙又找不到这么多的人力,而且英国自己人也不愿意干这种又累又粗的活儿;正好那个时间英法联军和中国清朝在北京打战,清政府在北京城被打败以后,英法联军就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当时的俄国也趁火打劫,逼着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馈赠给沙俄。跟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以后,英法两国就可以合法地在中国境内任意祸害当时的清朝了,而且清政府还要忍气吞声陪他们钱;此外,《北京条约》中虽然表面上允许中国人去海外谋生,但实际上就是把大量的中国工人和劳动力运往马来西亚做苦力,这些被“送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当地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只是简单地希望可以存一点钱,然后寄回远在中国的家罢了。但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这些在海外生存的华人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当时的华人若想要在马来西亚活下去的话,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而且这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华人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和学识,整体上很可怜!
第三波移民到马来西亚的华人,比起第二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民国时期,战争此起彼伏,老百姓食不果腹;一些人实属无奈逃难到南洋,希望能混口饭吃,当然,这些逃难的华人也都是有骨气的!你可能不知道,当时孙中山的革命根据地就设立在南洋,就连当年广州的“黄花岗起义“72烈士中,有一半烈士都是马来西亚华人。
综上来说,除了第一波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峇峇娘惹”之外,其他第二第三波移民到马来西亚的华人,都是一些在当时的中国没有文化没有背景且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华人。然而,一两百年之后,再看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占据了马来西亚富豪排行榜前10名榜单中的9名席位。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马来西亚华人
[2]维基百科-马来西亚华人史
[3]《东南亚华侨史》
[4]《南洋史》
[5]《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